昆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6年之痒:亟待系统管理
春城路边、官渡区的一家川菜馆内,在酒精作用下,激动的张峰屹当着5个员工的面哭出了声。平日里习惯了他威严形象的员工们一时间手足无措。
第二天凌晨5点多,“我每天在坚持,每天在忍耐”,张峰屹在短信中解释自己情绪失控的原因,但是负面和不积极的太多。
回收网点建设遇阻
原计划到今年年底,全市将建成800个固定回收网点,但是,回收网点的建设牵涉到街道、社区以及居民等方方面面,截止到日前建成的回收网点不足50个
张峰屹的源润祥再生资源公司深度参与到昆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也正是这项工作使他要承受所谓的负面与不积极。
今年8月以来,一些市民注意到小区附近多出了一个白色的小屋子,上面有醒目的标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再利用回收网”。有人欣然接受,也有人把它当成“垃圾房”。
其实,回收网的建设正在全市铺开,这一做法由7个月前昆明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下来。根据方案要求,到今年年底,全市将建成800个固定回收网点。
“花钱买分类”,张峰屹认为,现在实行类似广州试点的强制垃圾分类并不现实,通过回收可利用垃圾来带动分类积极性才是市民乐于接受的方式。但是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昆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缺乏必要的管理,垃圾回收处于粗放阶段,建立固定的回收网点被认为是规范垃圾回收行业、促进垃圾分类的良策。但是,回收网点的建设牵涉到街道、社区以及居民等各方的意见,截止到日前建成的回收网点不足50个。
有媒体曾报道,北市区春之城小区门口的回收网点引起业主的争议。反对的声音认为收废旧物品的房子建在小区门口会影响市容。
官渡区太和街道办规划建设16个回收网点,已投入使用的有3个。负责官渡区回收网点建设的源润祥员工张文洪告诉记者,这3个网点的建设都遇到麻烦。和平南路的网点起初根据街道办的安排放在昆明十六中附近的十字路口,但就在放置的当天晚上回收亭被人移动,至今也不知道是谁、出于什么原因;移至和平南路后,社区提出了反对,理由是回收亭挡住了社区的亮点——绿化。张峰屹去跟社区领导协商时说:“垃圾分类做好了才是真正的亮点。”
张峰屹称,市民的担心可以理解,但是多余的。回收网点建设严格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执行。上述方案对回收网点建设作了详细要求,在居民集中居住区每5000人左右设置一个回收点,规格为长4米、宽2.5米、高2.5米,材质统一采用白色复合板轻型材料,回收物资做到一日一清。记者在和平南路的回收网点看到,回收物资被分成纸张、塑料、金属、玻璃和其它五大类。
据张文洪介绍,为加快建设进度,源润祥主动缩小回收点的面积,太和街道办统一为长4米、宽2米,其它地区则改为宽2.4米、长3.6米,均小于方案中面积为10平方米的要求。
张峰屹告诉记者,800个回收点建设本身并不困难,问题在于根据“便于交售”的原则回收点要建在小区附近。回收点虽小,选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地方并不简单。规范管理提了6年
2006年,昆明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全国首批24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之一,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开始被纳入规范管理的范畴
2002年国家取消废旧物资回收特种行业限制,市场参与逐步回归,但政出多门、行业管理缺失随之出现。
2006年,昆明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全国首批24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之一,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开始被纳入规范管理的范畴。
次年9月,昆明市商务局、公安局、工商局和城管局发布联合通告,要求垃圾回收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才能从事经营活动,要求从事垃圾回收的人员参加昆明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培训,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服装等。
2001年张峰屹刚涉足垃圾回收行业时,就做到了统一着装、挂工作牌。在市妇联的支持下,失业的张峰屹组建了一支6个人的回收队,规范的管理甚至引起了市政府办公厅的关注,为此,给予回收队充分的肯定。张峰屹也因此成为再就业明星,被推荐接受央视《对话》栏目采访。
张峰屹告诉记者,自觉规范源自于之前的创业经历。1997年,他开始做“小饭桌”,为小学生提供午餐,规模最大的时候为6所学校的1800多名学生服务。学校门口各式各样的小摊无人监管,令他非常无奈,“出了问题说不清楚是谁的责任”。为了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每天的菜都会在学校的监督下存样。但是压力还是很大,整天提心吊胆,只有到了星期五学生安安全全回到家里才能放心。
1999年五华区一所小学组织学生去筇竹寺开展夏令营,途中发生伤亡事故。不久后,一家公司提供的午餐致使盘龙区一所小学100多名学生食物中毒。这些事情都让张峰屹倍感压力,最终放弃了“小饭桌”的事业。
张峰屹尝到规范管理的甜头,一得知四部门发布的联合通告就开始积极整编垃圾回收点。到了2009年昆明“创卫”时,源润祥旗下已经有400余家回收点。源润祥为这些回收点做了统一的注册登记,每个回收点都挂有统一的标识,计划每月向回收点收取200元的管理费。
但是据张峰屹透露,从一开始这笔管理费就没人愿意交。
在西山区下栗树一家被源润祥收编的回收点内,经营者冯先生告诉记者,2008年接手以来他并未向源润祥缴纳管理费。
在采访中发现,由于上述联合通告由市商务局牵头发起,而商务局没有执法权。按规定注册登记、规范运作的回收点得到相关部门的承认,但生意上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因为没有注册登记的回收点照常经营,源润祥收不到管理费也就成情理之中的事。
心里没底的“正规军”
加入固定的回收点,能让流动“破烂王”有安全感,但让他们更纠结的是押金和管理费
有一批垃圾回收人员认为,规范管理才有安全感。他们愿意放弃在街头巷尾游走的生活,加入“正规军”。
骑着三轮车在昆明街头巷尾游走的垃圾回收人员也注意到了显眼的回收亭,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听到风声说,以后骑三轮车收垃圾只能在规定区域内、要统一着装……除了固定的回收点,《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对流动回收车辆也做了规范。要求今年底新增1000辆流动回收车(即三轮车),将其分布在一环以内和城市主要街道不便于设置固定回收网点的地方。
800个固定回收点和1000辆流动回收车在分布上互相补充,形成覆盖主城五区和三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回收网络。但前提是“当地政府部门要开展对不规范网点和流动回收人员的整治清理”。
有没有人想过有更好的方式?张峰屹认为,现在的垃圾回收方式和十年前自己刚进入回收行业时没有两样:回收人员蹬一辆三轮车到处串,或者停在一个小区门口、躺在车上。
来自嵩明的廖大姐右手有残疾,自小五指无法伸开,连去工地打工都被嫌“手使不上力”,骑三轮车收垃圾成为她养家的来源。听闻政府要规范管理,她选择加入编制中的垃圾回收网络,向源润祥公司租了一个回收点。
廖大姐告诉记者,她在太和收垃圾已经有七八年。“很多都是老熟人”,有些居民会主动把垃圾卖给她,一天能收到三四百公斤。但是固定的回收点让她有“安全感”,不用躲城管,也不用担心被交警逮住罚款。
“看起来很自由,其实内心不爽快。”廖大姐说,有些居民要卖垃圾时看到她就叫,“老农民,来跟我买点垃圾”;有时候手臂蹭到人会被骂“老花子”,对方还要掸一掸衣服。她希望在回收点上,自己可以体面一点,受到居民的尊重。
但是廖大姐也有疑虑,她曾向源润祥的员工询问,昆明的大小事情都上新闻,回收点建立为啥不上电视?对方回答称,规模太小了。流动三轮车还是像往常一样在街巷里游走,而廖大姐现在每天只能收到一百多斤东西,更让她发愁的是押金和管理费。
回收点和流动回收车都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张峰屹告诉记者,由于回收网络建设前期需要大量投入,其他回收公司不愿投资回收点和流动回收车,而更专注于回收交易市场以及金属回收等产出快的环节。
据了解,试运行的回收点须向源润祥交纳2000元的押金,暂时不收取管理费;正式运作后,一年押金为8000元,每月收取管理费600元。廖大姐称,她和丈夫一年的收入才够交押金和管理费,可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拿不出这笔钱。
四川的王先生原先在吴井茶庄经营一家垃圾回收门面,租约到期后,他交了2000元押金,转而经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旁的回收点。上周四,记者看到他时,他正要和居民一道上门收废纸板。“屋子太小了”,他告诉记者,街上流动三轮车太多,收不到东西。
流动“破烂王”的尴尬
很难想象,城市要是没有“破烂王”,那是个什么样子。但由于缺乏必要的、适当的管理,这个特殊的群体的处境极为尴尬
对“破烂王”的管理,可以说一直是令一些城市管理者头痛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在昆明以垃圾回收为业的群体达到3万人。
很难想象,城市要是没有“破烂王”,那是个什么样子。正是因为“破烂王”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城市才免于垃圾满地,免于变成臭城,才能有整洁的市容和美好的生活。同时,也正是有了“破烂王”们的劳动,城市里的废品才会“变废为宝”,成为“再生资源”。
但是,“破烂王”们在清洁着城市的同时,却又在影响着市容:由于城市管理者对“破烂王”缺乏必要的、适当的管理,让他们自由散漫地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甚至是在不合适的时间听到他们的吆喝。而且由于少数“破烂王”不注意卫生,被人“瞧不起”,他们也产生了一种“站在人前矮三分”的自卑感。由于人们对“破烂王”缺乏信任,有的小区甚至将其拒之门外。
在西山区下栗树,经由鱼苑巷前行不远,就能发现一个不小的回收市场。上周六一早,记者看到其中一家回收店内冒出一阵阵浓烟,原来是有人正在用火分解冰箱的压缩机。
从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到从业人员“玩秤”等种种不端行为,管理的缺失使得资源回收行业备受各种诟病。廖大姐告诉记者,回收过程中“玩秤”是普遍现象,使用所谓的“5两秤”、“6两秤”,可以给出一个更有吸引力的价钱;偷、抢的行为也曾发生过。
张峰屹告诉记者,写字楼往往都不允许回收人员进去,就是对这个群体有顾虑。为改变这种状况,源润祥与试点写字楼签订服务承诺书;写字楼的保安会得到一张便民服务回收卡,上面有回收人员的照片、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以及监督电话。对于临街商铺,则与个私协(即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合作,回收人员定时定点上门回收,回收人员须在商户持有的签到表上签名。
据张峰屹透露,昆明市环境卫生协会正在筹办中,届时协会也会在人员培训、规范方面发挥作用。这与国外的做法相似,国外的资源回收再利用行业形成了政府、协会、企业三个层级的管理体系。
不可回收垃圾处理规划
据市发改委的消息,年内呈贡垃圾焚烧厂将建成投产,届时每天的处理能力超过5600吨,而主城区每天产生垃圾5100吨左右,因此可以实现全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除了回收,分拣中心、深加工综合利用工业片区也在规划中。年底,我市将完全实现不可回收垃圾焚烧处理。
回收的意义在于再利用。但是昆明,甚至整个西南地区没有资源再利用的规模企业。经过简单的分拣,回收物资被送到各个小型加工厂。
方案要求在2014年底,在全市建成20个分拣中心,对回收点和流动回收车送交的可再利用物资进行专业分类、挑拣、清洗后打包。
据张峰屹介绍,每个分拣中心规划为1500平方米,实际远不能满足需求。建设流程是,区政府选址,再报市城管局和发改委审批。今年底第一个分拣中心将在五华区长虫山开工。
深加工综合利用则是实现资源再利用的末端。2015年12月底,我市将建成“管理服务区、物流配送区、拆解作业区、三废处理区、技术示范区、生活服务区”等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综合利用片区。届时我市将具备废旧橡胶综合利用、电子废弃物拆解回收利用、废塑料再加工的产业能力。
虽然垃圾回收网络的建立对于垃圾减量还有待统计数据的验证,但是其对于焚烧厂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据昆明鑫兴泽公司生产部门负责人窦先生介绍,前端的垃圾分类、回收对于焚烧过程中污染物的控制非常有利。因为回收后的垃圾主要是餐厨垃圾,垃圾的热值稳定,操控温度波动不大,垃圾可以充分燃烧。经过燃烧后的垃圾可以减容90%以上、减量80%以上,燃烧后的残渣还可以做成砖,用于建筑施工。
鑫兴泽公司是昆明最早投入使用的垃圾焚烧厂,每天可以处理1000吨生活垃圾,每吨垃圾收取90元的处理费用,还可以发电200余度。但是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现在执行的每度电的价格,电厂难以保本;因此调整电价的方案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根据市发改委的消息,年内呈贡垃圾焚烧厂将建成投产,届时我市拥有5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的处理能力超过5600吨,而主城区每天产生垃圾5100吨左右,因此可以实现全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玉案公路旁、五华区的中晟溪城的一间办公室内,张峰屹正在准备成立市环境卫生协会的材料。“从14号文件(即上述方案)来看,昆明资源回收利用的思路是清晰的。”张峰屹说,各项工作目标都有具体的完成时限,责任也落实到具体单位。
第二天凌晨5点多,“我每天在坚持,每天在忍耐”,张峰屹在短信中解释自己情绪失控的原因,但是负面和不积极的太多。
回收网点建设遇阻
原计划到今年年底,全市将建成800个固定回收网点,但是,回收网点的建设牵涉到街道、社区以及居民等方方面面,截止到日前建成的回收网点不足50个
张峰屹的源润祥再生资源公司深度参与到昆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也正是这项工作使他要承受所谓的负面与不积极。
今年8月以来,一些市民注意到小区附近多出了一个白色的小屋子,上面有醒目的标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再利用回收网”。有人欣然接受,也有人把它当成“垃圾房”。
其实,回收网的建设正在全市铺开,这一做法由7个月前昆明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下来。根据方案要求,到今年年底,全市将建成800个固定回收网点。
“花钱买分类”,张峰屹认为,现在实行类似广州试点的强制垃圾分类并不现实,通过回收可利用垃圾来带动分类积极性才是市民乐于接受的方式。但是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昆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缺乏必要的管理,垃圾回收处于粗放阶段,建立固定的回收网点被认为是规范垃圾回收行业、促进垃圾分类的良策。但是,回收网点的建设牵涉到街道、社区以及居民等各方的意见,截止到日前建成的回收网点不足50个。
有媒体曾报道,北市区春之城小区门口的回收网点引起业主的争议。反对的声音认为收废旧物品的房子建在小区门口会影响市容。
官渡区太和街道办规划建设16个回收网点,已投入使用的有3个。负责官渡区回收网点建设的源润祥员工张文洪告诉记者,这3个网点的建设都遇到麻烦。和平南路的网点起初根据街道办的安排放在昆明十六中附近的十字路口,但就在放置的当天晚上回收亭被人移动,至今也不知道是谁、出于什么原因;移至和平南路后,社区提出了反对,理由是回收亭挡住了社区的亮点——绿化。张峰屹去跟社区领导协商时说:“垃圾分类做好了才是真正的亮点。”
张峰屹称,市民的担心可以理解,但是多余的。回收网点建设严格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执行。上述方案对回收网点建设作了详细要求,在居民集中居住区每5000人左右设置一个回收点,规格为长4米、宽2.5米、高2.5米,材质统一采用白色复合板轻型材料,回收物资做到一日一清。记者在和平南路的回收网点看到,回收物资被分成纸张、塑料、金属、玻璃和其它五大类。
据张文洪介绍,为加快建设进度,源润祥主动缩小回收点的面积,太和街道办统一为长4米、宽2米,其它地区则改为宽2.4米、长3.6米,均小于方案中面积为10平方米的要求。
张峰屹告诉记者,800个回收点建设本身并不困难,问题在于根据“便于交售”的原则回收点要建在小区附近。回收点虽小,选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地方并不简单。规范管理提了6年
2006年,昆明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全国首批24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之一,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开始被纳入规范管理的范畴
2002年国家取消废旧物资回收特种行业限制,市场参与逐步回归,但政出多门、行业管理缺失随之出现。
2006年,昆明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全国首批24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之一,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开始被纳入规范管理的范畴。
次年9月,昆明市商务局、公安局、工商局和城管局发布联合通告,要求垃圾回收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才能从事经营活动,要求从事垃圾回收的人员参加昆明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培训,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服装等。
2001年张峰屹刚涉足垃圾回收行业时,就做到了统一着装、挂工作牌。在市妇联的支持下,失业的张峰屹组建了一支6个人的回收队,规范的管理甚至引起了市政府办公厅的关注,为此,给予回收队充分的肯定。张峰屹也因此成为再就业明星,被推荐接受央视《对话》栏目采访。
张峰屹告诉记者,自觉规范源自于之前的创业经历。1997年,他开始做“小饭桌”,为小学生提供午餐,规模最大的时候为6所学校的1800多名学生服务。学校门口各式各样的小摊无人监管,令他非常无奈,“出了问题说不清楚是谁的责任”。为了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每天的菜都会在学校的监督下存样。但是压力还是很大,整天提心吊胆,只有到了星期五学生安安全全回到家里才能放心。
1999年五华区一所小学组织学生去筇竹寺开展夏令营,途中发生伤亡事故。不久后,一家公司提供的午餐致使盘龙区一所小学100多名学生食物中毒。这些事情都让张峰屹倍感压力,最终放弃了“小饭桌”的事业。
张峰屹尝到规范管理的甜头,一得知四部门发布的联合通告就开始积极整编垃圾回收点。到了2009年昆明“创卫”时,源润祥旗下已经有400余家回收点。源润祥为这些回收点做了统一的注册登记,每个回收点都挂有统一的标识,计划每月向回收点收取200元的管理费。
但是据张峰屹透露,从一开始这笔管理费就没人愿意交。
在西山区下栗树一家被源润祥收编的回收点内,经营者冯先生告诉记者,2008年接手以来他并未向源润祥缴纳管理费。
在采访中发现,由于上述联合通告由市商务局牵头发起,而商务局没有执法权。按规定注册登记、规范运作的回收点得到相关部门的承认,但生意上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因为没有注册登记的回收点照常经营,源润祥收不到管理费也就成情理之中的事。
心里没底的“正规军”
加入固定的回收点,能让流动“破烂王”有安全感,但让他们更纠结的是押金和管理费
有一批垃圾回收人员认为,规范管理才有安全感。他们愿意放弃在街头巷尾游走的生活,加入“正规军”。
骑着三轮车在昆明街头巷尾游走的垃圾回收人员也注意到了显眼的回收亭,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听到风声说,以后骑三轮车收垃圾只能在规定区域内、要统一着装……除了固定的回收点,《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对流动回收车辆也做了规范。要求今年底新增1000辆流动回收车(即三轮车),将其分布在一环以内和城市主要街道不便于设置固定回收网点的地方。
800个固定回收点和1000辆流动回收车在分布上互相补充,形成覆盖主城五区和三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回收网络。但前提是“当地政府部门要开展对不规范网点和流动回收人员的整治清理”。
有没有人想过有更好的方式?张峰屹认为,现在的垃圾回收方式和十年前自己刚进入回收行业时没有两样:回收人员蹬一辆三轮车到处串,或者停在一个小区门口、躺在车上。
来自嵩明的廖大姐右手有残疾,自小五指无法伸开,连去工地打工都被嫌“手使不上力”,骑三轮车收垃圾成为她养家的来源。听闻政府要规范管理,她选择加入编制中的垃圾回收网络,向源润祥公司租了一个回收点。
廖大姐告诉记者,她在太和收垃圾已经有七八年。“很多都是老熟人”,有些居民会主动把垃圾卖给她,一天能收到三四百公斤。但是固定的回收点让她有“安全感”,不用躲城管,也不用担心被交警逮住罚款。
“看起来很自由,其实内心不爽快。”廖大姐说,有些居民要卖垃圾时看到她就叫,“老农民,来跟我买点垃圾”;有时候手臂蹭到人会被骂“老花子”,对方还要掸一掸衣服。她希望在回收点上,自己可以体面一点,受到居民的尊重。
但是廖大姐也有疑虑,她曾向源润祥的员工询问,昆明的大小事情都上新闻,回收点建立为啥不上电视?对方回答称,规模太小了。流动三轮车还是像往常一样在街巷里游走,而廖大姐现在每天只能收到一百多斤东西,更让她发愁的是押金和管理费。
回收点和流动回收车都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张峰屹告诉记者,由于回收网络建设前期需要大量投入,其他回收公司不愿投资回收点和流动回收车,而更专注于回收交易市场以及金属回收等产出快的环节。
据了解,试运行的回收点须向源润祥交纳2000元的押金,暂时不收取管理费;正式运作后,一年押金为8000元,每月收取管理费600元。廖大姐称,她和丈夫一年的收入才够交押金和管理费,可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拿不出这笔钱。
四川的王先生原先在吴井茶庄经营一家垃圾回收门面,租约到期后,他交了2000元押金,转而经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旁的回收点。上周四,记者看到他时,他正要和居民一道上门收废纸板。“屋子太小了”,他告诉记者,街上流动三轮车太多,收不到东西。
流动“破烂王”的尴尬
很难想象,城市要是没有“破烂王”,那是个什么样子。但由于缺乏必要的、适当的管理,这个特殊的群体的处境极为尴尬
对“破烂王”的管理,可以说一直是令一些城市管理者头痛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在昆明以垃圾回收为业的群体达到3万人。
很难想象,城市要是没有“破烂王”,那是个什么样子。正是因为“破烂王”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城市才免于垃圾满地,免于变成臭城,才能有整洁的市容和美好的生活。同时,也正是有了“破烂王”们的劳动,城市里的废品才会“变废为宝”,成为“再生资源”。
但是,“破烂王”们在清洁着城市的同时,却又在影响着市容:由于城市管理者对“破烂王”缺乏必要的、适当的管理,让他们自由散漫地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甚至是在不合适的时间听到他们的吆喝。而且由于少数“破烂王”不注意卫生,被人“瞧不起”,他们也产生了一种“站在人前矮三分”的自卑感。由于人们对“破烂王”缺乏信任,有的小区甚至将其拒之门外。
在西山区下栗树,经由鱼苑巷前行不远,就能发现一个不小的回收市场。上周六一早,记者看到其中一家回收店内冒出一阵阵浓烟,原来是有人正在用火分解冰箱的压缩机。
从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到从业人员“玩秤”等种种不端行为,管理的缺失使得资源回收行业备受各种诟病。廖大姐告诉记者,回收过程中“玩秤”是普遍现象,使用所谓的“5两秤”、“6两秤”,可以给出一个更有吸引力的价钱;偷、抢的行为也曾发生过。
张峰屹告诉记者,写字楼往往都不允许回收人员进去,就是对这个群体有顾虑。为改变这种状况,源润祥与试点写字楼签订服务承诺书;写字楼的保安会得到一张便民服务回收卡,上面有回收人员的照片、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以及监督电话。对于临街商铺,则与个私协(即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合作,回收人员定时定点上门回收,回收人员须在商户持有的签到表上签名。
据张峰屹透露,昆明市环境卫生协会正在筹办中,届时协会也会在人员培训、规范方面发挥作用。这与国外的做法相似,国外的资源回收再利用行业形成了政府、协会、企业三个层级的管理体系。
不可回收垃圾处理规划
据市发改委的消息,年内呈贡垃圾焚烧厂将建成投产,届时每天的处理能力超过5600吨,而主城区每天产生垃圾5100吨左右,因此可以实现全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除了回收,分拣中心、深加工综合利用工业片区也在规划中。年底,我市将完全实现不可回收垃圾焚烧处理。
回收的意义在于再利用。但是昆明,甚至整个西南地区没有资源再利用的规模企业。经过简单的分拣,回收物资被送到各个小型加工厂。
方案要求在2014年底,在全市建成20个分拣中心,对回收点和流动回收车送交的可再利用物资进行专业分类、挑拣、清洗后打包。
据张峰屹介绍,每个分拣中心规划为1500平方米,实际远不能满足需求。建设流程是,区政府选址,再报市城管局和发改委审批。今年底第一个分拣中心将在五华区长虫山开工。
深加工综合利用则是实现资源再利用的末端。2015年12月底,我市将建成“管理服务区、物流配送区、拆解作业区、三废处理区、技术示范区、生活服务区”等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综合利用片区。届时我市将具备废旧橡胶综合利用、电子废弃物拆解回收利用、废塑料再加工的产业能力。
虽然垃圾回收网络的建立对于垃圾减量还有待统计数据的验证,但是其对于焚烧厂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据昆明鑫兴泽公司生产部门负责人窦先生介绍,前端的垃圾分类、回收对于焚烧过程中污染物的控制非常有利。因为回收后的垃圾主要是餐厨垃圾,垃圾的热值稳定,操控温度波动不大,垃圾可以充分燃烧。经过燃烧后的垃圾可以减容90%以上、减量80%以上,燃烧后的残渣还可以做成砖,用于建筑施工。
鑫兴泽公司是昆明最早投入使用的垃圾焚烧厂,每天可以处理1000吨生活垃圾,每吨垃圾收取90元的处理费用,还可以发电200余度。但是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现在执行的每度电的价格,电厂难以保本;因此调整电价的方案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根据市发改委的消息,年内呈贡垃圾焚烧厂将建成投产,届时我市拥有5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的处理能力超过5600吨,而主城区每天产生垃圾5100吨左右,因此可以实现全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玉案公路旁、五华区的中晟溪城的一间办公室内,张峰屹正在准备成立市环境卫生协会的材料。“从14号文件(即上述方案)来看,昆明资源回收利用的思路是清晰的。”张峰屹说,各项工作目标都有具体的完成时限,责任也落实到具体单位。